我所知道的EC====>System Architecture 1.EC 功能概述# C6 }4 [' }+ h
- O: ^9 h( G4 c) z2 q
EC是NB独有的组成部分。它将MB上面的keyboard、mouse集中于一体在,EC内部提供了KBC控制器统一控制它们,这样大大节省了空间实现了便携。NB的另一个特点是它需要电池供电,这样省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。EC配合chipset在S3、S4、S5分别供不同的电源策略以达到节省的目的,另外EC也会控制电池的冲放电的过程,检测电池电量用于决定是否待机or紧急关机
0 X( R: E" Z: A" }( E! t/ ~or Wakeup等。另外由于NB集成度高、空间受限,散热非常重要但同时还要兼顾噪音的问题,EC会通过thermal sensor获得当前的CPU和VGA温度,根据不同的温度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。这些都是EC提供的功能。
8 c- M) y, ?' f) H; T1 q# a2.常见HW架构" m! H# m- x- Y4 D3 p4 _
. K' s. _/ |: f4 H
现在NB HW线路系统中EC的常见架构有两种,比较旧一点的案子会将BIOS和EC的code放在一起挂在EC的X-BUS下面。而新一些的做法会将BIOS和EC分开;BIOS挂在SB LPC或者SPI下面而EC挂在EC的SPI下面。如下图所示:0 r. S6 `1 y' G3 N N+ V
0 r {/ ?5 @4 I1 k# v
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架构呢?他们有什么区别呢?听我慢慢道来Jzzz。这其实是个多方原因导致的结果。1.出于成本的考虑。大家都知道现在NB的价格战是愈演愈烈,大家都在拼成本。所以低端机种都在拼命的cost down.很明显第一种架构也就是图1左边的架构会省掉一颗IC的成本。那么大家可能又会问既然这么economic为什么还要导入第二种架构呢?2.出于性能的考虑“有所得就有所失”没有完美的方案,第一种架构存在一个致命得缺陷,就是BIOS和EC跑code时会抢总线,也就是说有可能某一段时间BIOS狂飙得时候,EC就卡住了,反之亦然。于是就发现POST时间过长,S3、S4 Resume 时间过长的问题了。于是乎第二种架构应运而生;所以在新机种以及那些高性能的game系列中就会采用这种架构。(PS:现在应该以第二种架构为主了)
( N! q2 L- b4 [: y3.EC如何与HOST通信/ g1 m. Z" T" J- G, @
" W* _1 [4 S/ a. r2 u由图1可以看出EC与SB通过LPC相连,所以EC与HOST端的通信主要是通过LPC BUS进行的,除此之外EC还会有SMI,SCI的pin拉到SB上也就是说EC也可以通过发SCI,SMI的中断通知Chipset, Chipset再从LPC BUS获得相关的EVENT(PS:后续的会详细讨论这部分)。LPC BUS通信的部分如下图所示:
: I8 M2 Z( X/ a% p: w1 V& l4 C) { O) }, f/ x' }
: {% x+ x! t$ D% u( d. t总之EC是NB系统中最为底层的部件,只要有电EC就会工作,检测各种输入信息,同时它还负责提供power sequence和host通信等重要的工作。
* |' t; u5 [$ |! T. W6 I& G1 x) P, H; `* m' x7 M3 y3 Z# b0 l
& m( u. f. X g8 A' P/ d
|